跳到主要內容

[轉]分手的有效期限/曾維瑜

分手的有效期限/曾維瑜


分手有效期限,指的到不是分手這件事在多久之內成立,
分手就分手了,大部分的分手,
除了難得的破鏡重圓,往往是永久成立。

但是分手這件事,不會永久對我們有意義,
很多時候,一個人、一件事、或者僅只是一個念頭,
就可以讓「與某個人分手」的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
你也許還記得曾經與某個人談戀愛的熱切繾綣,
但卻早就忘了分手當時的悲傷、沮喪或者不痛快。

可是,那究竟是多久?
一個人、一件事,
或一個念頭使得我們的心態瞬間轉變的那個時機的到來,
究竟得等候多久?

仔細想想,真正折磨人的,不是分手前的躊躇反覆與猶豫,
不是分手當下情緒崩解的徹底失序,
而是分手之後,眼看著事實已經成立,
但我們的心情似乎還落後著進度,
遲遲無法接受,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解讀。

「如果你是珍妮佛安妮斯頓,你會去看『史密斯任務』這部電影嗎?」
朋友這麼問。

這真是個好問題。

如果我是珍妮佛安妮斯頓,
我想我應該會搬到一個看不到任何有關「史密斯任務」的海報和廣告的地方吧,
我想我沒辦法看著我曾經愛過的而現在已經不在我身邊的人,
出現在以我為中心方圓百里之內的地方,
更遑論是以這樣俊俏帥氣的姿態,
而且還是和另一個人女人在一起,
更遑論,有人說,那個女人就是導致我們分手的原因。

然而前提是,我曾經愛過他,而且分手之後還愛著他。

喔不,或者不必這麼明確,
只要我還陷在不知道究竟還愛不愛他的迷惑裡,
只要我尚未到達那個清楚知道已經不愛他的階段,
只要他的話語和身影依然莫名其妙地佔據我全部的腦袋,
只要,分手這件事的所有負面效應還深刻地在我身上運作:
吃不下、睡不著、懶散頹廢、每隔五分鐘想重修舊好、再隔十分鐘又打消念頭……,
我知道分手還在持續對我產生意義,我知道我還在分手的有效期限裡。

迅速投入另一場戀愛很少能俐落地終結與某個人分手的有效期限,
往往只是歹戲拖棚罷了,因為分手的意義持續發酵,始終不曾終止,
一個字寫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延伸出一篇文章,
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蔓延成一面牆的塗鴉,
然後你稍事回神,變成一個帶著兩個分手有效期限的女人,
情緒互相交雜,理也理不清。

你知道嗎,神奇的是有時一覺醒來就沒事了,
就像發燒一樣,昏睡了好幾個晝夜之後,
突然有一天清晨,你聽著窗外的蟲鳴鳥叫,
張開眼,覺得自己好了,知道自己好了。

在這什麼事都說不準的世界裡,
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
無論多久,有效期限總有一天要結束。

到時候,上班的路途中你不需要再繞道而行,
只為避開那個用了他名字當中的一個字作為店名的商店,
你可以在心裡字正腔圓地朗誦他的名字,
卻當那是歷史課本裡的人名一樣,
認得,但再也沒感覺,
你不在乎也不再追究他的現況,
你也不急著發展自己的下一步,
搞得像是一場狼狽的賽跑一樣。

到時候,看不看「史密斯任務」都是其次了,
因為你開始有想吃的東西、想看的書、想買的衣服、想逛的街、想認識的人,
當然,也會有想看的電影,又何必非是「史密斯任務」不可。

於是你不疾不徐,安步當車,
知道分手的有效期限,就在剛剛,已經全部結束了。

這是在其他網誌看到的文章
有經歷過分手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
心中大概都會有些想法吧...


引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razy Machines

這是在iPhone(iPod Touch)上的物理模擬遊戲 這款遊戲很像在PC上也是很有名的物理模擬遊戲---> Armadillo Run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載試玩版,真的很有趣 Crazy Machines在遊戲上的自由度可能沒有Armadillo Run來的高 但絲毫不減少這遊戲的吸引力喔 我們就來看看遊戲的內容 一開始的畫面就很有拼湊的感覺 接著看到一個大鬍子(這應該是依照愛因斯坦的形象設計的) 就叫他"博士先生"吧 進入遊戲主畫面 分成三個選項 我猜是遊戲內容難易度的選擇 可看到各難易度已完成的比例與得分 再進入之後 有遊戲的進行、得到的道具、遊戲選項等選擇 直接進入遊戲 會出現接續上一次之後的關卡 或是想從完成過的某一關開始這兩個選項 真正進入關卡之後 博士先生就會告訴我們完成這關卡的條件是什麼 像這一關 就是要讓花開以及讓吐司進入籃框 就算完成 可以看到這關的布置 右下的花要開 中間的烤吐司機彈出來的吐司要進左下的籃框 過關要素部分會有箭頭指示 接著按下左邊背景是黃色的齒輪 這裡有此次要完成所可以使用的道具 這就是我想到的解答 其中調整位置 跟組合花了不少時間 能不能過關呢 (當然是可以的 不然我怎麼敢放上來 XD) 按下右下角綠色背景的進行鍵 就開始運作 喔耶!! 關卡完成就會給你個大勾勾 接著這關分數的計算 (這是我為了抓圖重來的結果 不然"時間"那欄會是0 總得分只有25... = = ) 如果分數到一定的水準就會給予道具 能不能用我還不曉得 最後 還有博士先生提供的正解 可以參考看看跟自己排法的差異喔 很接近但還是不同 正解確實比較好 不過能過完成任務就是好方法 XD 這款遊戲說難不難 但真的需要動點腦筋 才能解開 相信這樣的遊戲能打發掉不少無聊、等待的時間

Nikon 1 開箱

這是之前答應要送給老婆的結婚週年紀念的禮物 由原本的SEIKO變成了相機 囧rz 原因是老婆說她自己都沒有相機可以記錄喬巴的點滴 如果能有台相機多好 也因為單位的學姊有Nikon 1 所以也就成了她的選項之一 當然買相機的功課是由我來做 在我問了一下意見之後 就以Canon的G12、G1X、S100 Nikon 1(J1) Sony NEX Panasonic GF系列 作為挑選的方向 網路上 在大多數的文章 看到Nikon 1的發色 自己覺得還蠻喜歡的 就下定決心是它了 可是爬文爬多了 就又受到影響 如下面的參考文章 (慶幸NEX 7太高貴 買不起 不然就換成它了) 但...老婆一直覺得花費很多 不要買比較好 就這樣延宕了一段時間 直到員工旅遊前兩天 再去問了價錢 比我意料的還低 於是 再次諫言 也讓老婆思考一下 總算再出發的前一天 點頭答應 讓我一下班 就前往相機店把它領回家 也來不及在家開箱 就帶著出國行李跟整盒的東西到過夜的旅店 才來進行開箱 整個的質感很不錯 一起來看看開相照吧 盒內的擺設就略過 直接來看內容物 說明書跟光碟 相機本體、鏡頭、傳輸線、充電器、背帶、電池及記憶卡(16G另外加購的) 噹噹 相機本體正面 本體背面 操作鍵佈置 本體底面 腳架孔及電池、記憶卡安裝處 電池安裝的狀態 單鏡組的10-30mm 換算成135mm焦段為27-81mm 鏡頭屁屁的部分 鏡頭雖然拿起來很輕 但整體塗裝的質感很好 相機跟鏡頭組合 側面來一張 左右45度角 最後加上背帶 整體質感大加分 Nikon 1整個外觀很簡潔 整體的塗裝真的很棒 也難怪老婆看了學姊的相機 會很喜歡 看到它拍出來的照片 不論在風景或是人像的發色也跳脫既有的印象 很不錯 後續 應該會在幫老婆添加些簡單的配備(把手、相機包) 希望她能多用它 紀錄更多我們與寶貝喬巴的生活點滴 如果 想看旅遊時實拍的照片 請到 Diana  等她的網誌發表吧! 參考文章: 【六機齊鬥】

Setting Profiles

個人覺得買了Android手機的朋友 應該都會有需要裝情境模式軟體 在Market上就有不少類似的軟體 比如"Locale" 但我想要介紹的是"Setting Profiles" 想介紹的原因是Setting Profiles本身能控制的參數比較多 不用下載很多的外掛 功能就夠強大 首先 一進入畫面主要分成四頁 分別為:情境化(Profiles) 規則(Rules) 位置(Locations) 設定(Tools) 情境模式的選項 可以在桌面上建立小工具選單 依照需要可以隨時點選開啟 好玩的 在第二頁的規則建立 可以看到下列有幾項啟動的規則 如:啟動10%、工作 只要有符合規則條件寄會自動啟動 好比如說10%的意思 就是電量少於10%時作用 像在擷圖的同時也在充電 所就啟動了這個選項  就可看到旁邊有綠色直條的顯示 而灰色直條則是關閉這規則 第三頁則是位置的設定 在建立規則的條件中可以使用 最後一頁是關於Setting Profiles的設定 整個軟體主要在於規則的建立 雖然介面都是英文 可能會覺得陌生 但操作過幾次就不難了  另外 規則的建立是可以使用中文名稱 來看建立的方式 在"規則"頁按Menu 會出現新增規則 點選進去後 可看見上下兩半的選項 上為條件設定 下為啟動的程式、情境化選項 再按Menu 進入觸發條件設定與程式或是情境模式的啟動 觸發條件設定有哪些 時間 行事曆 日曆的關鍵字 位置 來電 未接來電 未讀簡訊 電力 有線耳機連接 藍芽連接 無線網路連接 情境模式狀態 螢幕狀態 可說是包含很廣 就看我們怎麼運用 啟動的內容也有四個選項 啟動情境模式 執行應用程式 提示 暫停 拿個做好的條件來說明 這是我上班時會啟動的模式 作用的條件是用時間來決定:星期一到五的0830~1900 星期六的話 就0840~1800 一旦符合條件 就啟動"Working"這情境模式及執行"SlideScreen Pro"這程式 這樣的話 只要時間一到 就會自行啟動 這規則的重點在於"Working"這模式的內容 因為上班不能有響鈴 所以這設定就是把所有的音量壓低 情境模式的設定內容 可調整項目太多 我就只擷圖就好 不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明 有興趣的人再摸索 ...